五笔: kyrr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例句: 但是那种~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 ★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辨形: 趾,不能写作“指”或“志”;扬,不能写作“阳”。
辨析: 见“踌躇满志”。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树顶奏唢呐
歇后语: 大雁飞东南;孔夫子上树;树顶奏唢呐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趾高气昂、气宇轩昂、不可一世、得意洋洋、大模大样、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耀武扬威、自命不凡、足高气强、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眉飞色舞、大摇大摆、扬眉吐气、自鸣得意、得意扬扬、沾沾自喜、志高气扬、器宇轩昂、颐指气使、洋洋得意、得意忘形、高视阔步、春风得意
反义: 摇尾乞怜、低声下气、妄自菲薄、卑躬屈膝、心灰意懒、灰心丧气、垂头丧气、不亢不卑、谦虚谨慎、不抗不卑、以礼相待、低三下四、自惭形秽、奴颜婢膝、降尊纡贵、低首下心
英语: go to one's head
俄语: горделивый(с горделивым видом)
日语: 鼻息(はないき)が荒(あら)い,意気揚揚(いきようよう)としている
德语: die Nase hochtragen(arrogant sein)
法语: se pavaner(air orgueilleux,hautain,présomptueux)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
国语辞典: 趾高气扬[ zhǐ gāo qì yáng ]⒈ 走路脚抬得很高,十分神气。语本后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也作「足高气扬」。【引】《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花月痕·第一二回》:「他趾高气扬,全不照管,便栽了一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正说话时,便来了两个人,都是趾高气扬的。」【近】不可一世 高视阔步 耀武扬威 【反】低首下心 低声下气 奴颜婢膝 灰心丧气 垂头拱手 垂头丧气
引证解释: ⒈ 后用“趾高气扬”谓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引】《左传·桓公十三年》:“楚 屈瑕 伐 罗,鬭伯比 送之。还,谓其御曰:‘ 莫敖 ( 屈瑕 字)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战国策·齐策三》:“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清 谈迁 《北游录·纪文·六十自寿序》:“先生顾诸客曰:‘冠进贤而来者,趾高气扬,僕视其中,无所有也。’”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的架子,不过,可不是趾高气扬的那一种,而是把骨骼放松,仿佛随时都可以被风吹散。”
繁體解析: 走路時腳抬得高高的,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