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ynpy 热度: 常用 年代: 近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例句: 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如何不切!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感情: 褒义词
英语: penetrating criticism
国语辞典: 诛心之论[ zhū xīn zhī lùn ]⒈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引】《镜花缘·第九〇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引证解释: ⒈ 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参见“诛意”。【引】《镜花缘》第九十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説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性命之説高而经纶之业疏;诛心之论深而驭材之术失。”瞿秋白 《文艺论辑·马克思文艺论底断篇后记》:“用不着埋怨什么‘诛心之论’, 马克思、恩格斯 对于 拉萨尔 的‘诛心’的批评,的确预言了 拉萨尔 的政治命运,他始终走上了同 俾士麦克 联合的道路。”
繁體解析: 指揭穿動機的批評。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