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jxcy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处: 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例句: 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正音: “迹”,不能读作“jī”。
辨形: “蛛”,不能写作“珠”;“迹”,不能写作“绩”。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缔
感情: 贬义
英语: clues
俄语: наводящие данные(нить)
日语: わずかな手(て)がかり
法语: toile d'araignée et trace de cheval(indices)
国语辞典: 蛛丝马迹[ zhū sī mǎ jī ]⒈ 比喻有线索迹象可以寻查推求。【引】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引证解释: ⒈ 见“蛛丝马跡”。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引】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跡,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亦作“蛛丝马迹”。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考《明史》者,亦无由於蛛丝马迹之中,尽得当日情事也。”清 施闰章 《蠖斋诗话·近体结句》:“结句有承上意者,须蛛丝马迹乃佳。”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只因为公论和请帖之间看不出蛛丝马迹,所以议论便堂哉皇哉了。”
繁體解析: 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繫的不明顯的綫索。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