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wdyu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出处: 《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例句: 有些人只会~,而不办实事。
辨析: 坐而论道与“纸上谈兵”有别:坐而论道侧重于形容说而不做;“纸上谈兵”侧重于形容不切实际。
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徒托空言、纸上谈兵、信口雌黄
反义: 事必躬亲、身体力行、身经百战
英语: sit and prattle about the general principle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用自己观点撰写《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一时弟子达3000人。
国语辞典: 坐而论道[ zuò ér lùn dào ]⒈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引】《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引证解释: ⒈ 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引】《周礼·考工记序》:“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郑玄 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坐而论道,动以观德。”《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自 唐 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⒉ 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引】冯玉祥 《我的生活》第二二章:“你若要我替你抬重物,我自然不行;至若坐而论道,那我比 姜太公 还年轻的多呢!”⒊ 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引】《人民日报》1981.2.24:“我们就是要提倡这种领导者到基层去解决问题的作风,而反对坐而论道的不良习气。”
繁體解析: 原指坐着議論政事,後泛指空談大道理。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