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tktk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吁:叹息。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
出处: 《乐府群珠·无名氏<金字经>》:“短叹长吁三两声。”
例句: 少可有一万声~ ,五千遍捣枕槌床。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正音: 吁,不能读作“yù”。
辨形: 吁,不能写作“嘘”。
辨析: 见“唉声叹气”。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不如意时
歇后语: 瞪着眼睛吹死猪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长吁短气、唉声叹气、叫苦不迭、喟然而叹、仰屋兴叹、叫苦连天、对天长叹、仰屋兴嗟
反义: 兴高采烈、欢歌笑语
英语: moan and groan
日语: 青息吐息(あおいきといき),しきりにため息をつく
法语: ne cesser de gémir et de soupirer(lamentations sans fin)
国语辞典: 长吁短叹[ cháng xū duǎn tàn ]⒈ 长一声,短一声的叹息不已。表示非常忧戚。元·王实甫也作「短叹长吁」。【引】《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搥床。」《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也是长吁短叹,一筹莫展。」【近】仰屋兴嗟 【反】兴高采烈
引证解释: ⒈ 谓叹息不已。【引】明 汤式 《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长吁短嘆三千度,旧恨新愁几万斛。”《红楼梦》第三一回:“宝玉 心中闷闷不乐,回至房中,长吁短嘆。”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季交恕 说这话时,长吁短叹,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气。”亦作“长吁短气”、“长嘘短嘆”。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的,不知为何。”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 崇祯 )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这日子如何撑持?’”
繁體解析: 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