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gwdy 热度: 一般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主谓式
解释: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出处: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例句: 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这段议论,因袭汉儒天人感应之说。”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褒义词
英语: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
国语辞典: 天人感应[ tiān rén gǎn yìng ]⒈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应。为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思想的学说,认为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影响人事。汉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有详细的阐论。【引】《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切谓天人感应,一理也。人心悦则天意得;人心怨则天变彰。」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引】明 宋濂 《<徐敬授文集>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清 冯桂芬 《<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儒者不谈果报,而天人感应之理具载於经。”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