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hhpq 热度: 一般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例句: 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孤桐先生’的,也毫无‘睚眦之怨’。”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睚眦之嫌、睚眦之忿、睚眦之恨、睚眦之隙
故事: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魏齐。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谢罪,范雎说对魏齐要睚眦必报。
国语辞典: 睚眦之怨[ yá zì zhī yuàn ]⒈ 怒目而视的怨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也作「睚眦之隙」、「睚眦之嫌」、「睚眦之私」。【引】《旧唐书·卷五六·李子通传》:「性好施惠,家无蓄积,睚眦之怨必报。」《三国演义·第六五回》:「法正为蜀郡太守,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引证解释: ⒈ 指极小的怨恨。【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旧唐书·李子通传》:“性好施惠,家无蓄积,睚眦之怨必报。”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凡官吏居民旧有睚眦之怨者,无不生事害之。”鲁迅 《华盖集续集·再来一次》:“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孤桐先生’的,也毫无‘睚眦之怨’。”
繁體解析: 指極小的怨恨。《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舊唐書·李子通傳》:“性好施惠,傢無蓄積,睚眥之怨必報。”宋 曾敏行《獨醒雜誌》卷十:“凡官吏居民舊有睚眥之怨者,無不生事害之。”魯迅《華蓋集續集·再來一次》:“我那時和這位後來稱爲‘孤桐先生’的,也毫無‘睚眥之怨’。”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