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rrrr 热度: 一般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例句: 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正音: “魑”,不能读作“lí”。
辨形: 这四个字的左部都是“鬼”,不能写作“盪”。
辨析: 魑魅魍魉和“牛鬼蛇神”;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但魑魅魍魉仅用于书面语;比喻的坏人很少有所指;“牛鬼蛇神”常用于口语;比喻的坏人是有所指的。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谜语: 鬼多;四鬼
感情: 贬义
近义: 为鬼为蜮、衣冠禽兽、魑魅罔两、蚊蝇鼠蟑、牛鬼蛇神、妖魔鬼怪
反义: 志士仁人
英语: ghosts and monsters
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
国语辞典: 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⒈ 魑魅,山中精怪。魍魉,水中怪物。魑魅魍魉指传说中的鬼怪。后亦用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引】《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藜?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西游记·第一一回》:「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滔滔都奔走那轮回之下,各进其道。」
引证解释: ⒈ 害人的鬼怪的统称。【引】《文选·张衡<西京赋>》:“魑魅魍魎,莫能逢旃。”李善 注:“《説文》曰:‘螭,山神,兽形。’‘魅,怪物。’魍魎,水神。”唐 薛用弱 《集异记·僧晏通》:“虽风雨露雪,其操不易,虽魑魅魍魎,其心不摇。”明 徐渭 《刘公去思碑》:“即有魑魅魍魎,亦夔夔睢睢,毕露而不可逃。”亦作“魑魅罔两”。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儔,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八)》:“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
繁體解析: 原爲古代傳説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