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chuu 热度: 常用 年代: 现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你这个令收起来罢,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
例句: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海风吹来,凉意侵人,裸露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害怕
感情: 褒义词
英语: gooseflesh
德语: Gǎnsehaut
国语辞典: 鸡皮疙瘩[ jī pí gē da ]⒈ 皮肤上因为冷或其他刺激所引起的多数细密小粒。因其状似去毛后的鸡皮,故称为「鸡皮疙瘩」。例如:「她听了这番肉麻话,不禁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鸡皮疙疸”。亦作“鷄皮疙瘩”。因受寒冷刺激或受到惊恐,皮肤毛孔突然收缩,形成颗粒状,因像去掉毛的鸡皮,故称。【引】《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公子一见,吓的一身鷄皮疙疸。”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还有,你瞧那个带绿领结的男人,扭得像唱青衣的,叫人长鸡皮疙瘩。”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