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sxst 热度: 不详 年代: 古代
组合: ABAC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出处: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例句: 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i”。
辨形: “得”,不能写作“的”。
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比喻利未外溢。
谜语: 肥水不流外人田
感情: 褒义
近义: 得失相当、一失一得
反义: 楚材晋用、楚才晋用
英语: one loses a thing which people at his side pick up
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经常带着随从骑马到山野里去打猎,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头野兽,眼看要追上了,但发现弓不知去向,随从说要沿路回去找。楚共王说:“不必找了,楚国人丢的弓还是会让楚国人拾到的,不会损失的。”
国语辞典: 楚弓楚得[ chǔ gōng chǔ dé ]⒈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楚得楚弓”。 《公孙龙子·迹府》:“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如:这件事你虽蒙受不少损失,但却使老百姓深受其惠, 楚 弓 楚 得,大家都是 中国 人,何必计较太多?【引】楚 王遗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乎?’”《孔子家语·好生》、《孔丛子·公孙龙》、 汉 刘向 《说苑·至公》等亦记有此事。后因以“楚弓楚得”或“楚得楚弓”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明 苏复 《金印记·金钗典卖》:“喜 楚 得 楚 弓,免被傍人笑。”
繁體解析: 三國魏王肅《孔子傢語·好生》記載,楚恭王一次齣游,把弓丟了,他手下的人要去尋找,恭王説:“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後用“楚弓楚得”錶示自己的東西雖然失去,而拾得的仍是自傢人。比喻利益没有外流。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