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qgeb 热度: 常用 年代: 近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例句: (1)有人从背后扑来,他猝不及防,栽倒在地。 (2)小明走过球场,猝不及防被迎面飞来的足球碰伤了。
正音: “猝”,不能读作“zú”。
辨形: “猝”,不能写作“狡”。
辨析: 猝不及防与“措手不及”有别:猝不及防大多用于战争或斗争中的突然袭击;“措手不及”适用面宽;还适用于其他一般情况;猝不及防不能作补语;“措手不及”可以。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感情: 中性
近义: 惊惶失措、防不胜防、手足无措、措手不及、骤不及防
反义: 防患未然
英语: be taken by surprise
日语: だしぬけで防 (ふせ)ぐ暇 (いとま)がない
德语: zu plǒtzlich,um noch ausweichen zu kǒnnen(überrascht werden)
国语辞典: 猝不及防[ cù bù jí fáng ]⒈ 忽然发生,来不及防备。例如:「敌方趁夜偷袭,联军猝不及防,下令撤退。」
引证解释: ⒈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引】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少年遑遽,极力挤之, 孙 猝不及防,失足坠巖下。”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七:“敌人给这猝不及防的奇袭动作所怔住了,军心动摇起来。”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二章:“侦察参谋见团长不理,只好快步赶到前面,以便防止猝不及防的意外情况。”
繁體解析: 事情突然發生,來不及防備。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