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tbyl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连动式
解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例句: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i;也不能读作de。
辨形: 望,不能写作“忘”。
辨析: 见“得寸进尺”。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到了甘肃向往四川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欲壑难填、贪心不足、贪多务得、贪得无厌、贪猥无厌、漫无止境、获陇望蜀、得寸进尺
反义: 知足不辱、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适可而止
英语: covet sichuan after capturing gnsu
法语: L'appétit vient en mangeant.
故事: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国语辞典: 得陇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⒈ 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参见「既得陇,复望蜀」条。【引】《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近】得寸进尺 贪得无厌 【反】知足不辱
引证解释: ⒈ 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引】《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 若下,便可将兵,南击 蜀 虏。人苦不知足,既平 陇,復望 蜀,每一发兵,头鬢为白。”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 陇 又望 蜀。”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佞异议》:“使他知我假途灭 虢 之计,消彼得 陇 望 蜀 之谋,岂非一举而两得乎?”《红楼梦》第七六回:“得 陇 望 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説的不错。”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 陇 望 蜀。”
繁體解析: 東漢光武帝劉秀下命令給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教他平定隴右(今甘肅一帶)以後領兵南下,攻取西蜀(見于《後漢書·岑彭傳》)。後來用“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