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wmys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例句: 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 析,不能写作“柝”。
辨析: 分崩离析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分崩离析偏重于“分裂”;强调人心涣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垮台。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谜语: 棚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同室操戈、众叛亲离、四分五裂、各行其是、豆剖瓜分、支离破碎、分化瓦解、同床异梦、离心离德、土崩瓦解、尔虞我诈
反义: 同心同德、不可开交、同甘共苦、众望所归、马首是瞻、同舟共济、坚如磐石、分甘共苦、风雨同舟、同心协力、戮力同心、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坚不可摧
英语: fall separately and split differently
俄语: распáд
日语: 四分五裂(しぶんごれつ),支離滅裂(しりめつれつ)
德语: in Verfall und Zersplitterung geraten(auseinanderfallen)
法语: s'effondrer(se désagréger)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国语辞典: 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⒈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引】《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宋·司马光〈保业〉:「分崩离析,不可胜纪。」【近】离心离德 尔虞我诈 【反】分甘共苦 同甘共苦 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和衷共济 坚如磐石 安危与共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引】《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后汉书·邓禹传》:“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宋 司马光 《保业》:“臣窃观自 周 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诸侯并僭,分崩离析,不可胜记。凡五百有五十年而合於 秦。”《痛史》第十七回:“此时正是国家分崩离析之际,岂可听其闲居!”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此派之拟议,以为今日 中国 之大患,在於无法,苟能藉宪法以谋统一,则分崩离析之局,庶可收拾。”
繁體解析: 形容國傢或集團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分崩:分裂。離析:渙散。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