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dagq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 《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例句: 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偶》
正音: 解,不能读作姓解的“xiè”;也不读解送的“jiè”
辨形: 惑,不能写作“或”。
辨析: 大惑不解和“百思不解”;都表示对某事有疑惑;反复思考也不能理解。但“百思不解”偏重指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思索仍然不理解;大惑不解偏重指十分疑惑而不理解;而且常含有“不满或质问”的意思。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质问的场合
谜语: 难解之迷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百思不解、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反义: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英语: be in a puzzle
日语: 理解(りかい)に苦(くる)しむ
法语: doute qu'on ne peut résoudre(mystère)
国语辞典: 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⒈ 十分糊涂、迷惑,不懂道理。语本后用以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无法了解。宋·陆游〈与赵都大启〉:「伏念某下愚无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引】《庄子·天地》:「大惑者终生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近】百思不解 【反】恍然大悟
引证解释: ⒈ 后多以“大惑不解”指对事物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引】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成玄英 疏:“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识闇鄙,触景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偶》:“女初不言;既而腹渐大,不能隐,阴以告母。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黄芝 这样的人,居然作出这样的事,我当时实在大惑不解。”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