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ckcu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ABAC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例句: 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辨析: 难兄难弟与“一丘之貉”;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难兄难弟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难兄难弟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无此意。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谜语: 哥俩坐班房
歇后语: 三人买一股香磕头;青蛙找田鸡
感情: 褒义词
英语: two of a kind
俄语: товáрищн по несчáстью
故事: 东汉时期,颖川县官陈寔廉洁奉公,百姓十分爱戴。他的大儿子元方与小儿子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被朝廷重用,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他的孙子们问他们的父亲谁的功德高,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国语辞典: 难兄难弟[ nán xiōng nán dì ]⒈ 陈元方和陈季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其父亲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见南朝宋后亦用以讽称两人为差不多的货色,有贬斥的意味。【引】《世说新语·德行》。用以称人兄弟才学品德均佳。《旧唐书·卷一五五·穆宁等传·赞曰》:「薛氏三门,难兄难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近】一丘之貉 难兄难弟[ nàn xiōng nàn dì ]⒈ 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引证解释: 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 子 长文,有英才,与 季方 子 孝先 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 太丘。【引】太丘 曰:‘ 元方 难为兄, 季方 难为弟。’”刘孝标 注:“一作‘ 元方 难为弟, 季方 难为兄’。”意谓 元方 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 季方 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北史·宋隐等传论》:“正玄 难兄难弟,信为美哉!”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若二人( 竇臮、竇永 )者,游艺絶伦,友谊尤篤,真难兄难弟哉!”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天马步 瀛洲,恩赐黄封杏花酒。喜难兄难弟,并占鰲头。”《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老先生 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⒉ 比喻两物并美,各有千秋。亦作“难弟难兄”。【引】清 魏源 《二室行》:“太室 之胜山内藏, 少室 之奇山外仰。难弟难兄孰相让?”⒊ 用于讥讽两者同样低劣。【引】清 李渔 《蜃中楼·阃闹》:“一个不通文理,一个不达时务,真是难兄难弟。”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但这种东西,在今天看来,和 南北朝 时代的四六骈文, 明 清 时代的八股文,其实是难兄难弟。”⒋ 彼此曾共患难或同处困境的人。【引】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髮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邹韬奋 《经历》四六:“除‘家长’外,我们还有几个‘难兄难弟’,倘若这里所用的‘难’字可作‘共患难’的‘难’字解。”郑义 《迷雾》八:“方玉桦 一言未发,但看得出她也有点激动,她显然记起他们是一九五七年的难兄难弟。”
繁體解析: 彼此曾共患難的人;彼此處于同樣睏難境地的人。 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个不休,就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难。后来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