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imwn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句: 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谜语: 一党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党同妒异、结私营党、狼狈为奸、官官相护、朋比为奸、标同伐异、诛除异己、结党营私
反义: 兼容并包、无偏无坦、公正无私、无偏无袒、不偏不倚
英语: 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
俄语: поддéрживать своих и нападáть на чужих
法语: favoriser ses partisans et combattre les opposants
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学的五经博士。到汉宣帝时由萧望之在黄家藏书楼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儒学讨论。讨论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去攻击那些观点不一致的人。
国语辞典: 党同伐异[ dǎng tóng fā yì ]⒈ 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也作「伐异党同」。【引】《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引证解释: ⒈ 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就袒护,与自己观点不同就加以攻击。【引】《后汉书·党锢传序》:“自 武帝 以后,崇尚儒学,至有 石渠 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説,守文之徒,盛於时矣。”《明史·赵用贤传》:“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冯至 《朱自清先生》:“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 朱先生 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亦省作“党伐”。 宋 岳珂 《桯史·犇麤字说》:“党伐之论,於是浸闓, 黄冈 之贬,盖不特坐诗祸也。”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敬 不敢党伐,惟大兄裁之。”
繁體解析: 跟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袒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就加以攻擊。原指學術上派彆之間的鬥爭,後用來指一切學術上、政治上或社會上的集團之間的鬥爭。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