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hkdu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句: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 三国时代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鼎足而三、鼎足之势、分庭抗礼、相持不下、鼎足而居、三足鼎立
反义: 定于一尊、归于一统、合而为一
英语: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故事: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国语辞典: 鼎足而立[ dǐng zú ér lì ]⒈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引】《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引证解释: ⒈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引】《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杨晋叔 夫人, 郭氏 也。父名 郭羲,与 陈秀 皆 飞虹 同时人,鼎足而立者也。”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繁體解析: 像鼎的三衹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麵分立相持的局麵。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