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qfnm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出处: 《尚书·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例句: ~,固其乐三纲之名。 ★清·谭嗣同《仁学》第二章
正音: “夫”,不能读作“fú”。
辨形: 贼,右部是“戎”,不是“戒”。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指残暴的统治者。
感情: 贬义
近义: 民贼独夫
反义: 有道明君
英语: the autocrat and traitor to the people
国语辞典: 独夫民贼[ dú fū mín zéi ]⒈ 残暴无道,祸国殃民的人。也作「民贼独夫」。例如:「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
引证解释: ⒈ 谓祸国殃民、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引】清 谭嗣同 《仁学》二:“君为独夫民贼,而犹以忠事之,是辅 桀 也,是助 紂 也。”清 欧榘甲 《新广东》五:“中国 无民与官争权之事,而有士与朝廷争论议之事,故歷代独夫民贼,犹有所忌惮,而不敢尽肆其虐者。”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隋炀帝 ﹞成为一个十足完全的民贼,不折不扣的独夫,独夫民贼决不能逃避人民的惩罚。”
繁體解析: 《尚書 泰誓 下》:“獨夫受(商紂),洪惟作威,迺汝世仇。”《孟子 告子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爲君闢 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指众叛親離,對國傢、人民犯下嚴重罪行的反動 統治者。獨夫:人所共棄的暴君。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