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tpgp 热度: 不详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主谓式
解释: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例句: 清·陈忱《水浒后传》序:“而短褐不完,藜藿不继,屡憎于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感情: 中性
近义: 短褐不全
英语: short clothing in imperfect condition
国语辞典: 短褐不完[ duǎn hé bù wán ]⒈ 粗布衣已经破损不完整。形容非常贫苦的样子。也作「短褐不全」。【引】《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淮南子·览冥》:「道路辽远,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人羸车獘。」
引证解释: ⒈ 连粗布短衣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穷苦。【引】《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淮南子·览冥训》:“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亦作“短褐不全”。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