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ouby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连动式
解释: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例句: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辨形: “义”,不能写作“意”。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摘录
感情: 贬义
近义: 望文生义、以文害辞、穿凿附会
反义: 照本宣科、实事求是
英语: quote a remark out of its context
俄语: манилулировать цитáтами
日语: 文章の中から自分に都合(つごう)のよいところだけを抜き取る
德语: aus dem Kontext reiβen(den Sinn (eines Textes) verdrehen)
法语: interpréter le texte d'après des citations tronquées
故事: 春秋后期,崔杼和庆封杀死齐庄公,拥立齐景公杵舀。庄公的卫士卢薄癸和王何外逃他国。卢的弟弟卢薄弊悄悄取得庆封的信任,用计除掉崔杼一家,并把自己的妻子进献给庆封,他找回卢薄癸及王何,成功杀死庆封一家为庄公报仇。
国语辞典: 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⒈ 截引后来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谈话中的某一句,而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的原意。南朝梁·刘勰。【引】《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以表达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顾原诗的意思。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红楼梦·第五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断章取意”。谓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截取其片断而不顾全文和原意。【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唐 张鷟 《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愜当,罪有科罚。”《朱子语类》卷九四:“举《易》一句者,特断章取义以解上文。”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诗》之为用甚广。 范宣 讨贰,爰赋《摽梅》; 宗国 无鳩,乃歌《圻父》:断章取义,原无达詁也。”例如:这些人引用了他的一些话,但有许多是断章取义的。
繁體解析: 不顧文章 或講話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