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iyeg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例句: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正音: “兴”,不能读作“xīng”。
辨形: “采”,不能写作“彩”。
辨析: 兴高采烈和“兴致勃勃”;都有“心情很愉快;兴致很高”的意思。但兴高采烈偏重于“高兴”;还含有精神高昂的意思。“兴致勃勃”偏重于“兴奋”;还含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感兴趣”;“积极从事”等意思。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褒义
近义: 欣喜若狂、精神焕发、手舞足蹈、兴致勃勃、满面春风、生龙活虎、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精神奕奕、兴趣盎然、喜上眉梢、心花怒放、心花怒发、乐不可支、喜气洋洋、爽心悦目、欢呼雀跃、欢欣鼓舞
反义: 百无聊赖、哀感天地、泣不成声、怆然涕下、无精打采、额蹙心痛、万箭攒心、哀天叫地、声泪俱下、悲愤交加、郁郁不乐、长吁短叹、哀痛欲绝、冷水浇头、黯然神伤、没精打采、令人发指、百无廖赖、呼天抢地、哀哀欲绝、灰心丧气、闷闷不乐、黯然魂销、愁眉苦脸
英语: in great delight
俄语: упоение(ликовáть)
日语: 非常(ひじょう)に愉快(ゆかい)なさま,とても喜(よろこ)んでいるさま
德语: voll Freude und Begeisterung(frǒhlich und begeistert)
法语: au comble de l'enthousiasme(plein d'entrain)
故事: 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国语辞典: 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⒈ 本指文章旨趣高超,辞采峻切犀利。语本南朝梁·刘勰后以兴高采烈形容兴致勃勃,情绪热烈的样子。【引】《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老残以为他一定乐从,所以说得十分兴高采烈。」《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幸亏一个文七爷,兴高采烈,一台吃完,忙吩咐摆他那一台。」
引证解释: ⒈ 此谓旨趣高超,言辞犀利。后以“兴高采(彩)烈”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引】语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叔夜 儁侠,故兴高而采烈。”鲁迅 《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繁體解析: 形容興緻高昂,情緒熱烈。《文心雕龍·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興:興緻。采:精神。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