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wyrp 热度: 常用 年代: 近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例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 庭,不能写作“廷”。
辨析: 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谜语: 各部门拒收贿赂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和衷共济、鼎足而立、平起平坐
反义: 同心协力、众寡不敌、和衷共济、自甘雌伏、齐心协力
英语: 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俄语: быть на рáвной ногé
日语: 対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対抗(たいこう)する
德语: jm als Ebenburtiger entgegentreten(sich mit jm auf gleiche Stufe stellen)
法语: tenir tête à(demander l'égalité en droits avec qn.)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在树林中弹琴,一个白发老翁专心倾听,老翁向子路、子贡打听孔子的情况。老翁说孔子偏行仁爱。孔子十分虚心接受,并恭送老翁,孔子说遇到贤人必须真诚礼遇,不能分庭抗礼,那就失礼了。
国语辞典: 分庭抗礼[ fēn tíng kàng lǐ ]⒈ 彼此的关系对等,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也作「分庭伉礼」。【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但凡做的来,萧云仙就和他分庭抗礼,以示优待。」【近】平分秋色 平起平坐 【反】和衷共济 自甘雌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分庭伉礼”。⒉ 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引】《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东乡》:“《曲礼》説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则是客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以与主人匹,所谓分庭抗礼者也。”《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忙了几日, 匡超人 又进城去谢知县。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⒊ 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内官之制》:“近日内务府大臣多由僚属骤迁,又无重臣兼领,故敬事房总管辈多与诸大臣分庭抗礼,无復统辖之制。”
繁體解析: 古代賓主相見,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錶示平等相待。後用來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對立。《莊子·漁 父》:“萬乘之主,韆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抗)禮。” 抗:對等。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