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njjj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ABCB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例句: 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也,游移不敢即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贬义
近义: 以暴易乱、以眼还眼
反义: 以柔克刚
英语: substitute one tyrant with another
俄语: заменить одно насилие другим(смена деспотов)
故事: 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都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文王死后,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出发那天,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他不要采取军事行动,认为“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国语辞典: 以暴易暴[ yǐ bào yì bào ]⒈ 驱除暴恶而仍代以暴恶。【引】《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聊斋志异·卷六·周三》:「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
引证解释: ⒈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引】《史记·伯夷列传》:“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而 伯夷、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暴易暴,古人以为嗤。”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三》:“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何其芳 《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我们革命的宗旨是推翻 清朝 专制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解除人民痛苦,并不是以暴易暴。”
繁體解析: 《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用殘暴的代替殘暴的。易:替換。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