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繁体:負荆請罪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注音:ㄈㄨˋ ㄐ一ㄥ ㄑ一ㄥˇ ㄗㄨㄟˋ
分类:F | 收藏:0 | 评论: | 更新:2021-04-19 20:44:36 | 人气:0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

负荆请罪

五笔:    qayl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连动式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例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正音:    “荆”,不能读作“jīn”。

辨形:    “负”,不能写作“赴”;“荆”,不能写作“京”。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谜语:    丈夫赔礼

感情:    中性

近义:    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反义:    兴师问罪

英语:    bearing the rod and willingly taking the punishment

俄语:    явиться с повинной

日语:    はらの杖(つえ)を背負(せお)って,自分の罪を深くわびる

法语:    demander pardon(faire amende honorable)

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国语辞典: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⒈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相如为社稷著想,每每退让。廉颇得知后深觉自己无知,乃袒衣露肉,背负荆条,随宾客到蔺相如居所谢罪。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世用来形容向对方承认错,请求责罚和原谅。【引】《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钱镠传》:「敢不投杖责躬,负荆请罪。」【反】兴师问罪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 廉颇 为 赵国 大将, 蔺相如 后来居上, 廉颇 不服,欲羞辱 蔺,蔺 为了 赵国 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 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蔺相如 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背负荆条,谓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引】宋 朱熹 《答叶味道书》之二:“子静 终不谓然,而其后 子寿 遂服,以书来谢,至有负荆请罪之语。”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十四:“不过,有言在先,我 老雷 可不是来负荆请罪的!”亦作“负荆谢罪”。 金 马钰 《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傚 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箇。”亦省作“负荆”。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春官 曰:‘诚知获罪,负荆不足以谢。’”清 孔尚任 《桃花扇·和战》:“劝将军自思,祸来难救,负荆早向辕门叩。”

繁體解析:    《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傢不利,便脫了 上衣,背着荊條去嚮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後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嚮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上一篇:负衡据鼎

下一篇:负荆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