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fydd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出处: 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例句: 我们不要把文章分析得~。
正音: 破,不能读作“pè”。
辨形: 碎,不能写作“粹”。
辨析: 支离破碎和“四分五裂”;都有“破碎不完整”的意思。但支离破碎偏重于表示“散乱、没条理”;“四分五裂”偏重于表示“不团结”。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谜语: 十石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四分五裂、一鳞半瓜、鸡零狗碎、豆剖瓜分、分崩离析、瓦解土崩、七零八落、一鳞半爪、挂一漏万、残缺不全、体无完肤、东鳞西爪、土崩瓦解、豕分蛇断、破碎支离
反义: 完美无瑕、完整无缺、完好无损、完璧归赵、完整无损、完美无缺、浑然一体、金瓯无缺
英语: be reduced to fragments
俄语: беспорядочный(разбросанный)
日语: 支離滅裂(しりめつれつ)である
德语: auseinandergefallen(fragmentarisch)
国语辞典: 支离破碎[ zhī lí pò suì ]⒈ 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也作「破碎支离」。例如:「这个玩具已被小明弄得支离破碎了!」【近】四分五裂 【反】完整无缺
引证解释: ⒈ 谓零碎散乱,不成整体。【引】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度曲须知》亦有见于谐声之道,为韵所束,遂致支离破碎。”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四章:“三千餘里之山河,支离破碎,不可收拾,自兹始矣。”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七章:“一盏昏黄的吊灯,在槽前的风雨里不停地晃荡,那四射的光芒被雨丝和狂风割裂得支离破碎。”
繁體解析: 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體。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