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ymii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句: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谜语: 飞泉挂碧峰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知音难觅、流水高山
英语: 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国语辞典: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⒈ 形容乐曲的高妙。语本后比喻知音的 难遇。元·马致远也作「流水高山」。【引】《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董西厢·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任风子·第二折》:「高山流水知音许,古木苍烟入画图。」⒉ 词牌名。宋代吴文英的自度曲。如宋代吴文英的〈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词。
引证解释: ⒈ 《列子·汤问》:“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引】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 !’”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 宋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絃膝上桐。”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清 袁于令 《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⒉ 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 伯牙 与 钟子期 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 唐 时始分为二曲,至 宋 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 元 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⒊ 词牌名。【引】《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 吴文英 自度曲,赠 丁基仲 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
繁體解析: 1.也説流水高山。《列子·湯問》記載,春鞦時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一次伯牙彈琴時,琴聲時若高山,時若流水,衹有鐘子期能領會其中的含意。後來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樂曲的高雅精妙。 2.琴曲。取材于《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清代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是近代流传最广的曲目之一。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