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bytq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出处: 《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例句: 其时京师有一流棍,名叫李光,专一~,谄事令孜。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正音: 阿,不能读作“ā”。
辨形: 逢,不能写作“奉”。
辨析: 阿谀逢迎和“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的意思。但“趋炎附势”专指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阿谀奉迎”泛指奉承拍马;迎合别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讨好拍马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善为说辞、阿意取容、揣合逢迎、阿谀取容、阿谀奉承、阿其所好、投其所好、曲意逢迎、谗言献媚
反义: 守正不阿、刚正不阿
英语: curry favour with sb; flatter and fawn on
俄语: подхалимство
法语: flatter et flagorner
国语辞典: 阿谀逢迎[ ē yú féng yíng ]⒈ 曲意奉承,讨好他人。明·无名氏也作「阿谀奉承」。【引】《运甓记·第二九出》:「专一承颜顺旨,阿谀逢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京师有一流棍,叫名李光,专一阿谀逢迎,谄事令孜。」
繁體解析: 阿諛:用言語恭維彆人;逢迎:迎閤彆人的心意。奉承,拍馬,討好彆人。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