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atgk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动宾式
解释: 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出处: 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例句: 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得好几日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辨形: “苟”,不能写作“荀”;“延”,不能写作“廷”;“残”,不能写作“惨”。
辨析: 见“苟且偷安”。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将死的狗
感情: 贬义
近义: 气息奄奄、苟全性命、得过且过、苟且偷生
反义: 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延年益寿
英语: try to prolong one's exhausted panting
俄语: продлить своё жáлкое существовáние
日语: 一時余命(よめい)をつなぐ,虫(むし)の息(いき)をつなぐ
德语: in den letzten Zügen liegen(sich mit Mühe am Leben erhalten)
法语: végéter(tirer vers sa fin)
故事: 春秋后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叫做赵简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猎时,突然发现一只狼从林中窜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后带箭拼命奔逃,赵简子驱车追赶。这条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山狼”了,这条狼被后人评选为忘恩负义的形象代言人。
国语辞典: 苟延残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 ]⒈ 勉强存续生命。也作「苟留残喘」、「苟延残息」。【引】《西游记·第三一回》:「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 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⒉ 比喻勉强撑住局面。例如:「两队因为实力悬殊,下半场时,弱队只能苟延残喘,勉强撑到终场。」
引证解释: ⒈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汉幸年高,得以苟延残喘;倘若少壮,也不在人世了。”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老夫苟延残喘,又得相见。”《再生缘》第六九回:“我岂不知贞和烈,到此刻,苟延残喘不由人。”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又是什么呢?”
繁體解析: 比喻暫時勉强維持生存(含貶義)。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苟延殘喘乎!” 苟延:勉强延 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