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pyqb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例句: 只为自己贪财克剥,~。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正音: “鲜”,不能读作“xiān”。
辨形: “廉”,不能写作“谦”。
辨析: “寡廉鲜耻”和“恬不知耻”;都有“不知羞耻”的意思。不同在于:“寡廉鲜耻”有“不廉洁”的意思;“恬不知耻”没有。“恬不知耻”有“做了坏事后毫不在意;心安理得”的意思;“寡廉鲜耻”没有。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贬义
近义: 男娼女盗、狗彘不若、无耻之尤、卑鄙无耻、恬不知耻、鲜廉寡耻、不以为耻
反义: 高风亮节、高风后节、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冰清玉洁、高风峻节
英语: having no sense of dishonor and disgrace
日语: 廉恥心(れんちしん)がない,廉恥知らず
国语辞典: 寡廉鲜耻[ guǎ lián xiǎn chǐ ]⒈ 没有操守,不知廉耻。【引】《明史·卷二〇八·余珊传》:「正德间,士大夫寡廉鲜耻、趋附权门,幸陛下起而作之。」《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近】恬不知耻 【反】冰清玉洁 大公无私 廉洁奉公 光明磊落
引证解释: ⒈ 见“寡廉鲜耻”。没有操守,不知羞耻。耻,亦作“耻”。【引】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明史·王宗茂传》:“嵩 本邪諂之徒,寡廉鲜耻,久持国柄,作威作福,薄海内外,罔不怨恨。”沙汀 《还乡记》七:“有的站在 冯有三 老婆一面,似乎那个寡廉鲜耻的女人罪得万死。”
繁體解析: 不廉潔,不知羞恥。現多 指不知羞恥。鮮(xiǎn):少。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