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wfxi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例句: (1)你们以为这里是含垢纳污之地,能容忍你们胡作非为吗?别白日作梦了,快滚吧! (2)廉颇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含垢纳污,处处忍让。
正音: 垢,不能读作“hòu”。
辨形: 含,不能写作“涵”。
辨析: 见“藏垢纳污”。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忍气吞声、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反义: 盛气凌人、忍无可忍、恃才傲物
国语辞典: 含垢纳污[ hán gòu nà wū ]⒈ 包含尘垢,容纳污物。也作「纳垢藏污@@@藏垢纳污@@@藏污纳垢」。例如:「地毡容易含垢纳污,应该勤加清洗。」⒉ 语出指国君有容忍耻辱的度量。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后比喻包庇 坏人坏事。也作「纳垢藏污@@@含垢藏疾@@@藏垢纳污@@@藏垢怀耻@@@藏污纳垢」。【引】《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例如:「不正当的娱乐场所,往往含垢纳污,成为罪犯渊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含垢纳污”。忍受耻辱,宽容污秽。【引】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国君含垢。”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及事 神宗,蒙召对访问,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 神宗 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汪参军》:“惟知含垢纳污,以博一时虚誉。”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