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llgg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AABB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出处: 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例句: 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正音: 轰,不能读作“hònɡ”。
辨形: 烈,不能写作“列”。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浩大
谜语: 连续爆破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如火如荼、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烈烈轰轰、风风火火
反义: 冷冷清清、浑浑噩噩、平平淡淡、偃旗息鼓、死气沉沉、混混沌沌
英语: on a grand and spectacular
俄语: грандиóзный(бурный)
日语: 凄 (すさま)じい勢 (いきお)い,盛大 (せいだい)なさま
德语: mit Schwung und Begeisterung(schwungvoll)
法语: grandiose(retentissant)
故事: 宋朝时期,抗金英雄文天祥在为唐代骂贼不屈而死的忠臣张巡庙题写《沁园春》的词中写道:“骂贼张巡,同心许远,皆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节,百炼之钢。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充分歌颂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国语辞典: 轰轰烈烈[ hōng hōng liè liè ]⒈ 形容声势浩大,足以震撼人心。元·尚仲贤也作「烈烈轰轰」。【引】《气英布·第二折》:「从今后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毕罢了轰轰烈烈夺利争名。」《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机会,轰轰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国人吐气,至于大局也不能顾得。」【近】大张旗鼓 【反】冷冷清清 浑浑噩噩 偃旗息鼓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气势浩大而壮烈。参见“烈烈轰轰”。【引】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从今后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毕罢了轰轰烈烈夺利争名。”明 瞿式耜 《丙戌九月二十日书寄》:“邑中在庠诸友,轰轰烈烈,成一千古之名,彼岂真恶生而乐死乎?诚以名节所关,政有甚于生者。”《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火轰轰烈烈,熚熚烞烞,一派红光,如金龙乱舞。”孙中山 《革命原起》:“而 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
繁體解析: 狀態詞。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地做一番事業。開展了~的群众運動。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