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jyuh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例句: 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瓷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正音: “戾”,不能读作“lèi”;“睢”,不能读作“jū”。
辨形: “睢”,不能写作“雎”。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
感情: 中性
近义: 横行霸道、罪恶滔天、无恶不作、丧尽天良、暴虐无道、穷凶极恶、为所欲为
反义: 慈眉善目、大慈大悲
英语: extremely cruel and despotic
故事: 春秋时期,齐鲁交界的柳下村成为诸侯战争的兵源地,展跖为逃避兵役而组织人马攻占启阳城,而后又占领鄫城,队伍扩大到9000人,官僚贵族们闻风丧胆,把展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污蔑他为盗跖,说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
国语辞典: 暴戾恣睢[ bào lì cī suī ]⒈ 形容凶恶横暴。也作「暴厉恣睢」。【引】《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近】穷凶极恶
引证解释: ⒈ 残暴凶狠,恣意横行。【引】《史记·伯夷列传》:“盗蹠 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司马贞 索隐:“暴戾谓兇暴而恶戾也……恣睢谓恣行为睢恶之貌也。”孙中山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袁世凯 既死,革命之事业仍屡遭失败,其结果使国内军阀暴戾恣睢,自为刀俎,而以人民为鱼肉。”邹韬奋 《抗战以来》十四:“我们对于这类暴戾恣睢的不肖的个人,无暇攻击,也不值得攻击。”亦省作“暴恣”。 《后汉书·张奂传论》:“自 鄛乡 之封,中官世盛,暴恣数十年间,四海之内,莫不切齿愤盈。”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繁體解析: 殘暴凶狠,鬍作非爲。《史記·伯夷列傳》:“暴戾恣睢,聚黨數韆人横行天下。” 恣睢(zìsuī):放縱,任意幹壞事。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