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rggu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主谓式
解释: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例句: 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两”,不能写作“二”。
辨析: 见“不共戴天”。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谜语: 千姿百态相对立
感情: 中性
近义: 势如水火、令人发指、誓不两立、你死我活、令人切齿、水火不相容、不共戴天、唇齿相依、势不两存
反义: 相得益彰、情投意合、并行不悖、情逾骨肉、亲密无间、亲如手足、三位一体、情同骨肉、并存不悖、唇亡齿寒、唇齿相依、情同手足
英语: be irreconcilable with
俄语: непримиримый антагонизм
日语: 両立(りょうりつ)できない
德语: unversǒhnlich
法语: il est impossible que les deux coexistent(il faut que l'un des deux soit exclu)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进攻孙权和刘备。孙权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张昭等主张投降,而周瑜认为要联合刘备,利用曹军不能打持久战的特点抗击曹军。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挥剑砍断案桌并发誓说要与曹操势不两立。
国语辞典: 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⒈ 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并存。也作「势不并立」、「势不两存」。【引】《战国策·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近】不共戴天 你死我活 誓不两立 【反】并存不悖
引证解释: ⒈ 谓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引】《战国策·楚策一》:“楚 强则 秦 弱, 楚 弱则 秦 强,此其势不两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总之,薪水与创作,是势不两立的。”亦作“势不两存”。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得报恳惻,知与 休 久结嫌隙,势不两存。”
繁體解析: 指敵對雙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戰國策·楚策一》:“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 勢:情勢。立:存。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