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dstw 热度: 不详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 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例句: 日内瓦,话重说。换~,议倾坛席。 ★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
正音: “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辨析: 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都可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但唇枪舌剑偏重在言辞的尖刻;“针锋相对”偏重在对对方的攻击;或针对对方进行回击;还可比喻双方论点、行动、立场尖锐的对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辩论、争论激烈的场合。
谜语: 打嘴仗
感情: 褒义
近义: 针锋相对、短兵相接、舌剑唇枪
反义: 促膝谈心
英语: eloquent in speech
俄语: словéсная перепáлка
日语: 激(はげ)しい論戦(ろんせん),舌端火(ぜつたんひ)を吐(は)く
法语: chaude discussion(dispute vive animée)
国语辞典: 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⒈ 唇如枪,舌如剑。比喻辩论激烈,言辞犀利。元·高文秀也作「剑舌枪唇」、「舌剑唇枪」。【引】《渑池会·第一折》:「凭著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剑中,以为那时我发表的所说,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错了的。”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脣鎗舌劍:唇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凭着我脣枪舌剑定江山。”亦作“脣鎗舌剑”。 明 王錂 《春芜记·解嘲》:“他要相凌併,故把这脣鎗舌剑陷你在锦阵花营。”
繁體解析: 以唇作槍,以舌作劍。形容雙方爭論激烈,言詞鋒利。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