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dyhp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紧缩式
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例句: 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
正音: “亡”,不能读作“máng”。
辨形: “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 见“唇齿相依”。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谜语: 口无遮挡
感情: 中性
近义: 唇揭齿寒、荣辱与共、息息相关、殃及池鱼、皮之不存、互相关注、巢倾卵破、城门失火、互为表里、休戚相关、巢毁卵破、生死相依、唇齿相依、辅车相依、毛将焉附
反义: 隔岸观火、同床异梦、素昧平生、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英语: If one of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 the other is in danger.
俄语: лишиться прикрытия и очутиться под удáром
日语: 唇がなくなれば歯が寒(さむ)くなる。緊密(きんみつ)な相互依存(そうごいぞん)関係のたとえ
德语: verfaulen die Lippen,werden die Zǎhne der Kǎlte ausgesetzt
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国语辞典: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⒈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引】《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近】休戚相关 巢毁卵破 巢倾卵破 唇齿相依
引证解释: ⒈ 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引】宫之奇 諫曰:虢,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孟昶 有唇亡齿寒之惧。”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脣亡齒寒: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宫之奇 諫曰:‘ 虢,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唇”。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 之於 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明日患及 齐 楚。”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脣竭齿寒”、“脣揭齿寒”。 《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高诱 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鲍彪 注:“揭,犹反也。”
繁體解析: 嘴唇没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關繫(多指兩個鄰國)十分密切。《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頰骨)車(牙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