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tmwd 热度: 生僻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主谓式
解释: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例句: 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无为可抵。(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自贻伊咎、自寻烦恼、自诒伊戚
故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国语辞典: 自贻伊戚[ zì yí yī qī ]⒈ 自己招致祸患。也作「自诒伊戚」。【引】《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复宗绝嗣,自贻伊戚。」《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
引证解释: ⒈ 见“自詒伊戚”。
繁體解析: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