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baru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 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
例句: 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 ★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正音: 搔,不能读作“zǎo”。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褒义词
近义: 隔靴抓痒、不得要领、劳而无功
反义: 鞭辟入里、对症下药、身临其境、恰中肯綮、一语破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英语: scratch an itch from outside the boot
国语辞典: 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⒈ 隔著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也作「隔靴抓痒」。【引】《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引证解释: ⒈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害。亦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引】《五灯会元·保福展禅师法嗣·康山契稳禅师》:“﹝ 康山 契稳禪师 ﹞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柳惠光 觉得 江菊霞 和 唐仲笙 唱的都是高调,对私营中小商业的情况并不了然,讲的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亦省作“隔搔”。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四:“嘆世人批书,非啽囈,则隔搔。”
繁體解析: 隔着靴子撓癢。比喻説話、做事没有抓住要害,不解決問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