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 iyds 热度: 常用 年代: 古代
组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例句: 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好不热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正音: 蜃,不能读作“chén”;也不能读作“chún”。
辨形: 蜃,不能写作“神”;也不能写作“唇”。
辨析: 海市蜃楼和“空中楼阁”;都可指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不同在于:①海市蜃楼多比喻容易幻灭的希望;“空中楼阁”常比喻理论、计划不能落空或空想等。②海市蜃楼偏重于远离实际的幻想;语义比“空中楼阁”重;“空中楼阁”偏重于无根据的空想。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太平洋上一座城
歇后语: 大戈壁做鬼脸
感情: 贬义词
近义: 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幻梦成空、虚无缥缈、子虚乌有、镜花水月、梦幻泡影、空中阁楼
英语: strange and unreal appearance
俄语: мирáж(мáрево)
日语: 蜃気楼(ちんきろう),ミラージ
德语: Fata Morgana(Luftspiegelung)
法语: mirage(chǎteaux en Espagne)
国语辞典: 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⒈ 蜃,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引】《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作用,而得远处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近】空中楼阁 镜花水月 虚无缥缈
引证解释: ⒈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故称。【引】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白雪遗音·剪靛花·九座楼》:“姐儿房中绣枕头……绣的是海市蜃楼。”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这一千多公里的大戈壁滩,几乎杳无人迹,但见远远的地平线上,有些海市蜃楼而已。”⒉ 比喻虚幻的事物。 《骈字类编》卷四六引《隋唐遗事》:“张昌仪 恃宠,请托如市。【引】李湛 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巴金 《春》二八:“她知道他们不会拿海市蜃楼来哄骗她。”沈从文 《灯》:“因为那仿佛由于自己脑中成立的海市蜃楼,而又在这奇幻景致中对于海市中人物的我的生活加以纯然天真的信仰,我不好意思把这老兵的梦戳破。”
繁體解析: 1.即“蜃景” 2.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西。蜃(shèn)。
Powered by 古汉语 4.5.1 2009-2024 ©古汉语 Inc.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1